• 新时期消防部队如何承担抢险救援任务
  • 作者:    类别:行业信息    日期:2009-8-6 13:52:25    访问:2821
前言:近年来,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公安消防部队积极开展了各项灭火及抢险救援任务,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应急救援任务的可变性和艰巨性愈发突显出来,特别是汶川地震后,突显了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应急救援的重要性。2008年10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对《消防法》进行了修订,“第三十七条明确公安消防队、专职消防队按照国家规定承担重大灾害事故的其他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工作。”明确了应急救援、拯救生命成为消防队伍的法定职责。作为灭火抗灾、应急救援的“拳头”和“尖刀”,消防部队面临的应急救援形势越来越严峻,担负的任务越来越繁重,作战行动也越来越艰苦。如何提高部队战斗力,成功处置各类灾害事故,“充分发挥火灾扑救和应急救援专业力量的骨干作用”,圆满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分析

    目前,我国的应急救援队伍基本上都是分灾种、分部门、分系统建立的,救援力量分散,缺少综合性,存在着多队单能的弊端。

    (一)应急救援功能单一。目前,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分别隶属于各个职能部门,民政、铁道、水利、医护、教育、通信、卫生、电力、海事等有关部门都有下属的救援队伍,如国家地震救援队隶属中国地震局,医疗救护队隶属卫生系统等。这些队伍局限于各自专业领域,只能应对较为单一的灾害事故,通用性差,一旦发生重特大灾害事故,尤其是涉及多种灾害事故同时发生时,仅依靠单一部门应急救援力量难以应对。此外,应急救援力量的分灾种、分部门建设还会造成应急救援人力资源配置的不均衡,不能实现一队多能。

    (二)应急救援缺乏整体合力。应急救援队伍如何联动,联动后指挥体系的建立、应急救援队伍的职责目前尚无明确规定。加之,职能单一的应急救援队伍彼此在人事管理上互不隶属,联动响应乏力,不能有效实现联动应急,极大地削弱了战斗力。此外,由于职能交叉,容易造成职责不明,受本位主义的驱使,各应急救援队伍容易片面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和责任的最小化,互相推诿、扯皮现象很难杜绝,可能由此失去最佳的救援时机。一旦失职,也难推行。这与国家关于构建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不相适应。如在汶川地震灾害中,导致公用无线和有线通信设施损坏,灾区通讯中断,在众多救援队伍和人员使用公用网络无线通信时,信道拥挤通信受阻,无法保证现场的救援通信需要。同样,公安消防部队依赖公用通信设施,最初作战时指挥信息不畅,出现盲点,无法保证大范围、长距离情况下的调度指挥,无法通报灾情等情况。

    二、消防部队这几年社会应急救援发挥的作用及优势

    自消防部队承担应急救援任务后,成功完成了各项救援任务,特别是在“5.12”汶川地震救援中,消防部队作为应急救援主力军的诸多优势充分显现出来:(一)体制优势。消防部队既是公安机关的一个重要警种,又是武警序列的一支现役部队,日常管理严格,训练有素,昼夜执勤,通信调度系统健全,遇警快速反应,有效处置。(二)布局优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建有总队,各市、地、州、盟都建有支队,各县、市、区、旗基本都建有大队、中队,形成了覆盖全国的消防应急救援力量网络。(三)装备优势。消防部队除配备灭火车辆装备外,还配备化学救援、化学洗消、抢险救援、多功能侦检、通信指挥等特种车辆和侦检、救生、破拆、堵漏、洗消、起重等抢险救援器材,特别是先后实施了三期消防特勤队伍建设,有效推进了装备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四)经验优势。消防部队每年参加数十万起危险化学品泄漏、建筑物倒塌、交通事故、地震及次生灾害、群众遇险紧急求助等抢险救援战斗,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具有较强的实战能力。(五)于法有据。《消防法》明确规定公安消防队应当参加抢险救援工作的职责。《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公安消防部队应当积极参加、参与配合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种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救援工作。

    三、消防部队参加社会抢险救援存在的问题

    (一)装备缺乏,制约了普通中队应急救援战斗能力提升。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下,各地相继配置了举高车、破拆车、救生器材、防毒防化器具等具备特种功能的装备,为消防部队承担抢险救援任务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但是,目前只有特勤队配备了相应齐全的抢险救援的装备,而普通基层中队只配备了简单的应急救援装备,如一般消防员所需要防护装备,处置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救援所配备顶升设备、起吊设备、扩张设备、剪切设备、紧急医疗救护设备而已,而处置化学品泄漏、房屋倒塌等特殊事故的设备是普通中队所缺乏的,如汶川抗震救灾中,许多救援设备都是前往救援前向政府申请购置的。再者,由于国内的技术水平有限,目前配备的国产装备中许多质量不是很好,需要经常维修;购置的进口装备维保困难,通用性不强。

    (二)警力不足,难以适应社会发展对消防救援的需要。随着城市建设进程步伐的加快,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经济建设迅猛发展,各地工业区、开发区蓬勃兴起,新工程、新项目、新工艺日益增多,随之带来的消防安全保卫任务日益繁重。消防部队的职能不断拓展,消防警力严重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由于执勤官兵少,接警出动频繁,基层消防官兵长期超负荷工作,始终处于高度警惕和疲劳状态,消防警力严重不足的实际与新形势下灭火救援任务日益繁重的矛盾十分突出。现役人员编制与消防承担的任务极不相称,难以满足新形势下消防工作的需要。

 (三)抢险救援人员素质不能适应任务需求。灭火救援人员素质偏低主要有四个方面原因:1、组织指挥人员知识结构单一、专业技术水平不够。开展抢险救援的指挥人员一般均来自消防部队,对于消防部队原来的灭火战斗都是行家,但是要在短时间内适应现代灭火救援的各项实际行动,还存在知识结构单一、专业水平不够的问题特别是一些平时遇不到的救援行动如:水害、地震、化工泄漏等。2、抢险救援的特殊要求与我国现行义务兵役制的矛盾。消防部队承担抢险救援任务的人员都是现役官兵,由于义务兵年纪偏小、经验有限、没经历过大场面,心理素质差,承担抢险救援任务十分牵强,所以一般由士官进行作业。按照基层中队编制规定,士官的编配比例在50%,这50%又多集中在驾驶、文书、通信等技术岗位上,真正自义务兵就从事抢险救援任务的士官是寥寥无几。3、抢险救援的训练开展困难。当前各地均缺少训练设施,据调查,目前只有省一级的教导大队及个别地市级特勤队配备的相应的训练设施,一般中队几乎没有配备。再者,抢险救援与基层中队一般的加强“六熟悉”训练及灭火演练的不一致,没有相应的考核标准。4、抢险救援的培训师资不到位。目前,部队院校及社会学校均没有开设抢险救援专业,只有在部队内部组织的培训中零星提及一些,根本不能解决基层抢险救援人员的知识需求。

这些问题不但会影响到消防部队抢险救援任务的完成,而且还会给个人生命带来严重的危害,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很难适应现代化火场的需要。

    四、构建以消防部队为主体的应急抢险救援力量体系的对策

    (一)建立以消防为主的社会救援机制。当前,消防部队担负任务越来越重,所遇到的灾害事故处置难度越来越大,牵涉面也越来越广,需要的智力支持、装备援助也越来越多。单靠消防部队自身力量实施灭火以及应急救援是难以圆满完成的,因此,必须建立高效的救援联动机制,健全应急机制,整合救援力量。1、建立处置突发事件联动机制。把当地公安、消防、武警、驻军、交通、煤气、化工、卫生、环保、通信等有救援能力的单位纳入抢险救援应急体系,明确各有关部门在抢险救援工作中的任务和协调配合,确定抢险救援响应机制和启动形式、组织原则和通信指挥方法,做到有备而来。2、制定各类灾害事故抢险救援预案,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分析灾害事故可能发生、发展的过程和处置措施,既要在灾害事故的预防处置和善后处理上有对策,也要在处置技术上有着落。3、组织开展实战演习。通过实战演习,明确任务、方法、程序和注意事项,明确参战的单位和力量,明确组织指挥和各部门的协调关系。4、建立跨区域救援机制,提升协同作战能力。实施跨区域联合作战和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是现代灭火救援任务的现实需要,建立跨区域联合应急救援机制,努力提高综合救灾效率及整体应急救援能力。

    (二)加大装备设施建设,夯实社会抗灾救援基础。随着人类生存环境的多元化发展,消防部队配备的抢险救援设备已远远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各种救援任务的需要。为了提高消防部队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能力,必须尽可能地争取地方财政的投入,更新现代化的特勤装备设施,向装备要战斗力。加强装备建设,提高救援效能。加强公安消防部队装备建设是做好抢险救援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装备建设,必须坚持适度超前、优化组合的思路,从精、从高、从优提高公安消防装备的科技含量和现代化水平。尤其是公安消防坦克、防化洗消车、抢险救援车、水上救援车等特种车辆,以及侦检、破拆、堵漏、救生、警戒、照明、排烟、输转、防护等抢险救援器材和防化服、防毒衣、隔热服等先进个人防护装备。为适应抢险救援业务训练的需要,构建可以开展灭火战斗、水上救援、井下救人、化学危险品事故处置等综合训练的基地,形成一个设备较齐全、性能较可靠、技术较先进、保障较有力的公安消防装备体系。要强化装备合成,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个人防护装备、高科技装备、特种装备、消防通信等4类装备体系结构,加强管理与培训,实现人与装备的最佳结合。

    (三)加强素质能力建设,提升部队应急救援战斗力。消防部队应急救援战斗力的提高,要依靠人和装备的最佳结合。目前,部队还存在着官兵素质与科技含量较高的装备不相适应的现象。所以,部队当务之急是加强官兵的素质能力建设。1、科学设计练兵课目。部队训练的课目及组训形式应坚持"练为战"的原则,立足地区的具体实际,预测未来灾害的形势,大胆改革训练模式,努力推行分层次训练法,不同兵龄、不同岗位、不同地区训练课目要有所区别,减少重复性、程式化的课目,按照指导性教材,结合本辖区的具体情况和现有装备的实际,大量增加辖区"六熟悉"的训练和运用装备的训练。2、努力革新练兵模式。国外消防员的训练主要以体能、装备和辖区情况的熟悉为主,我们大可以借鉴人家成功的经验。新兵下队后应以体能训练和装备熟悉为主;中队日常训练应以运用装备的应用性训练、战术训练、辖区情况熟悉为主;机关训练应以现场指挥和协同战术、想定作业训练为主要内容,根据实际保卫任务的情况做到"灾情需要什么,就练什么",不搞"一刀切",比如说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一些社会救助项目的针对性训练,努力使人与装备达到最佳结合点。这些问题不但会影响到消防部队抢险救援任务的完成,而且还会给个人生命带来严重的危害,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很难适应现代化火场的需要。

    3、加强科技练兵,加大科技练兵含量。当前和今后消防部队训练改革的主旋律,是谁先掌握了科技谁就抢占了制胜的先机和法宝。因此,结合灭火救援工作的实际,尽快拓展训练内容,设计科学训练科目,革新改造原有救援现场不适用的器材装备,是我们当前深化练兵活动,提高战斗力的落脚点。4、改革墨守成规的考核办法。考核办法决定训练内容,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是检验各项工作完成情况和战斗力水平的标准,结合实际制定各项科学的考核办法是机关及职能部门的职责。要敢于变革陈旧的考核办法,把无用的项目大胆砍掉,把观赏性成分去掉,加大适应性训练、应用性训练、模拟训练、战术训练和辖区"六熟悉"考评比重,减少下基层考核的次数,增加抽查、督察和下基层蹲点指导的频率,确确实实让考核成为检验战斗力水平的标准。